“跟着文物游常州”研学游——寻访明代文化之旅

2023-05-25

明代的常州,多种经营的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加上运河漕运的枢纽地位,常州的工商业空前繁荣,在明朝永乐年间,常州已经成为中国33个较大的商埠之一,人们用“市浮于农”来概括这一经济特点,意思是工商业已经超过了农业。繁荣的商圈文化在明代的常州已经出现,那当时的常州城市有着怎样的风貌,这座三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幻呢?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家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月20日,常州博物馆开展了“跟着文物游常州——寻访明代文化之旅”研学游活动,吸引了来自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常州市湖塘实验小学、常州市龙城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们踊跃参加。

“我们常州出土了哪些精美的文物?明代常州的文化特点是什么样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了常州博物馆“龙腾中吴——常州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开启了本次明代寻访之旅的序幕。 在展厅中,同学们看到了许多明代女子佩戴的精美发簪,看到了明代的紫砂器,初步了解了明代常州的篦箕巷、文亨桥,为下午的实地寻访活动打下了基础。

展厅参观结束,同学们来到活动教室参加“明代书衣”制作活动。“书衣”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原指包裹书籍的套子,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书籍。在明代,随着线装书的流行,服饰布料成为了书衣制作的原料之一。 活动伊始,衿娥传统服饰工作室首席设计师常舒梦老师就以明代服饰纹样主题、工艺和文化交流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分享了明代书衣、经皮相关的历史知识及其日常应用。之后,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纹饰布料,通过修剪、粘贴,为常博特制盖章本定制了一件兼具实用性、美观性的书衣。

常州博物馆教育员蒋怡舒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明朝人的衣食住行”专题讲座,蒋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明朝人平时都会吃哪些食物、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居住的街道是怎样布局的等等,给同学们开启了一扇探索明代文化的时空大门。

下午的实地寻访活动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修缮科陈磊作为此次户外部分的带队老师,为同学们深入讲解明代的遗址遗迹。同学们鲜有地在专业人员的解说下走一走文亨桥、摸一摸明城墙、看一看青果巷里的贞和堂、礼和堂,沉浸式的感受明代常州城的气息。在寻访明代常州西瀛门城墙的时候,陈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城墙的由来以及它的作用,同学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城墙上带有铭文的砖,“老师,我找到了,这是宜兴县制!”“老师,我也找到了,这是武进县制!”同学们七嘴八舌,争相向老师“邀功”,还有的同学说,我家就在这旁边,我经常来,但从来不知道城墙有什么作用,也不知道原来城墙砖上还有字呢!在青果巷,陈老师还带着大家打卡了贞和堂、礼和堂,给同学们讲述了抗倭将领唐荆川的故事,以及明代常州民居的房屋结构。什么是封火墙,为什么会有“拐弯抹角”这个成语,还教会同学们分辨哪些砖是老砖,哪些是新修复的........同学们就像海绵吸水一般,不停的汲取知识,在自己未知的领域里翱翔。

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学思感受文化。“跟着文物游常州”研学游活动始于2010年,探圩墩遗址、瞻季子风貌、追运河往事、仰东坡遗范……活动串联起了常州市内较有代表性的遗址古建、文博场馆、名人故居等,纵向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常州的发展演变,横向从人、物、城三个维度,全方位地对常州历史做出梳理和解读,未来,常州博物馆教育团队将不断创新融合,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大餐,致力于讲好常州故事。

  • 责任编辑:常州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175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