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青少年科技馆:当科普遇到戏剧

苏州青少年科技馆 陈妍艳

2020-11-27

11月22日下午,由吴江区科协、吴江区教育局主办,苏州青少年科技馆承办的吴江区中小学科普剧成果汇报评比演出在苏青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由来自全区42学校的123名科学、音乐和语文老师组成10组参赛队伍。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演出。评出一等奖2组、二等奖4组、三等奖4组。

该培训项目苏青馆策划设计的一个科普资源库建设目,本次演出是学校科普剧培训的成果展示,各组的剧本由组内成员自己撰写,反复修改,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编排演出。每个科普剧的演出时间为7-8分钟,所有10个节目均环绕当前的热点科普知识进行创作与设计的,有垃圾分类、有人口普查、有科学抗疫、有人工智能和现代农业等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戏剧的方式展现了科普知识,给人与美感和震撼力。

来自上海、南京、苏州及吴江区的9位专家担任评委,专家们对每一组演出结束后进行了点评。

《机缘》

本剧在导演构思上比较巧妙,通过对门邻里之间两个空间、现实和虚拟网络空间的切换,巧妙地把无人机技术这一比较热点的科普主题融入邻里互助、家庭亲子关系、科学探索精神等多个关键性元素。

在演员形象设定方面,通过活泼有点儿顽皮的无人机角色(拟人化的小主人的玩伴)、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好,但爱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小主人、平时非常严格但很关注孩子成长的双面“妈妈”,以及各种“队友”,把握戏剧节奏,推动气氛走向高潮。

《那个“他”》

这是一部励志歌舞科普剧,通过调动导演表现手段如:画风多变的BGM、歌舞桥段、Rap……通过以“四小天鹅”手拉手的形象方式和双人舞蹈的方式去让少儿直观理解“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水稻”的科普点,表演上特别有儿童剧的诙谐、卡通和形体夸张感。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充分发挥了动手能力,自制了很多服装道具,在平时的排演中总是最认真的一组之一,这是一种激发热爱的“热爱”。

《肺炎链球菌入侵》

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细菌入侵人体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些微观世界的问题如果单用语言来描述,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去让孩子们具象化地感受。

通过对角色视听形象的精准把握——肢体的动作、微表情、声音塑造、语气语调——两个搞笑的肺炎链球菌,懵懵的红细胞,能干勇敢的白细胞……这些生动可爱的形象,正是表演中重要的核心体现——塑造人物。

《陪伴》

当科普遇到戏剧,当人伦遇到AI,让舞台有了更多的故事张力。

我们此次工作坊,很多老师们都是第一次登上舞台的“素人”,表演经验为0,因此如何去把握类似于这部科普剧的人物内在情感是比较大的挑战。演员们通过语言和肢体上的 “顿挫”感和“卡断”感去塑造机器人的外在表现,通过“陪伴型”机器人的乖巧懂事的性格特点去表现AI的升级,通过寻找因为工作原因,自身与父母之间不能经常陪伴的心理去找到“共情”的点,尤其是最后的台词塑造和人物内心塑造,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音乐中,完成了主题的升华,感人至深。

《小飞机》

飞行器们的本领到底有哪些?身材小是不是就没本领?这部科普短剧的剧本巧妙地把飞行器发展历史和朋友们之间的友爱、勇气、协作相结合,让我们想到了热播的“超级飞侠”。也很好地解决了科普与戏剧如何更加巧妙的结合的问题。在不同飞行器自我展现的过程中,演员们采用了飞行动作和人物语言去区分不同飞行器特点,也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笑点”——如着火的房子在紧急关头还不忘“摆拍”——这样的设置让短剧颇有节奏感和趣味性,也能够在戏剧故事推动过程中将教育意义深入人心。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宋永忠、苏州市科协普及部主任包焕正、吴江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姚伟斌、吴江区科协副主席李秀观摩了本次汇演活动。

  • 责任编辑:苏州青少年科技馆管理员
  • 阅读次数:341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