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苏南段古桥遗产

2022-04-04

2022年4月2日上午,“常博大讲堂”开年首讲“大运河苏南段古桥遗产”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进行,中吴网、新华云平台在线听众共计58.13万人次。

主讲嘉宾严波老师是河海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导。著有《常州市古桥研究及保护》《中吴遗韵之石桥石碑》《焦溪丛书之圈门更生》等书籍。近年来他专注于大运河苏南段的古桥遗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即将与公众见面。

讲座从“怎样的桥梁算古桥?”“大运河概念”“大运河流域苏南各历史时期桥梁发展”“大运河流域苏南古代桥梁的类型”“大运河流域苏南古代桥梁的其它附属结构”“大运河流域苏南古代桥梁的用途”六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其中着重介绍了桥梁发展历史和桥梁类型。

什么时候建造的桥梁能算是古桥?《中国古桥技术史》中以中国第一座铁路桥梁的出现作为划分,把公元1881年以前建成的桥认定为古代桥,1881年以后建成的桥认定为近代桥。但在公元1881 年至 1949 年期间采用传统结构、工艺、材料建造的桥梁依旧被纳入古桥研究范围。

而“苏南运河”则指的是江南运河江苏段,北起镇江长江谏壁口门,南至江浙交界的鸭子坝,流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全长约212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桥梁的发展史与人类的交通发展史伴生,早在新石器时期,苏南吴地已经形成了数量不少的聚落和聚落群,先民在聚落周围开辟陆路交通,同时“刳木为舟”,利用河湖等水域进行水上交通往来,这是苏南吴地水陆交通事业最初的曙光。并且苏南吴地的先民还掌握了简易木桥的构建方式,这可以说是苏南吴地已知最早的桥梁。这种简易木梁桥与干阑式房屋类似,都是采用榫卯木作技术,因此苏南地区最早的人工桥梁跟中原地区最早出现人工桥梁的时期一样,也都是在新石器中晚期就已经出现。

在江苏丹阳有一座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型城址——葛城遗址,其中的一处城壕上还发现了一处便桥遗迹,这可以说是苏南吴地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木桥梁遗迹。春秋时期是苏南吴地经济开发的第一个高潮,也是苏南吴地桥梁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吴地记》《左传》等史料记载中,苏南吴地最早的一批有名有姓的桥梁就是产生于东周时期的吴国,可惜的是未有任何实物遗迹留存至今。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随着大量移民南移,导致苏南吴地人口数量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真正的大型城市。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更多桥梁被文献记载并流传下来,如始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的乐桥、三国东吴时期的钱都衙桥、西晋泰始五年(269)建造的盛泽东庙桥、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的常州新坊桥等等。

隋唐五代时期的苏南吴地,由于经济的发达促使桥梁的建造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建桥技术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但基本上都是以木梁桥为主,由于木梁桥不易保存,所以在地方志中记载的有名有姓的桥梁并不多,类似如白头桥、夏侯桥、宝带桥等少数桥梁,也是或由于与名人相关,或由于规模和影响力较大被地方志所记载,而对于大部分的唐代桥梁而言,其桥名随着桥梁本身的灭失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建桥技术上,隋唐时期的桥梁建设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桥梁建造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宋元时期苏南吴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而经济基础和人口基数是道路和桥梁大规模建设的前提。南宋时期偏安一隅的苏南吴地,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繁荣对城市桥梁的需求与日增多,迎来了苏南吴地桥梁建设的第三次高峰。相比前两次的桥梁建造高峰,这次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时至今日,苏南吴地还遗存一些宋代石桥,也是苏南吴地遗存时代最早的桥梁实物。

元代苏南吴地桥梁数量比起前代少了很多,遗存至今的元代桥梁有苏州灭渡桥、太仓元代桥梁群等。元代创新性地出现了将薄拱薄墩和联拱技术进行结合产生的薄墩联拱式石桥。

明代苏南吴地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由此对桥梁的需求很多,桥梁的数量急剧增加。以苏州城为例,明成化时期,已是“坊市棋列、桥梁栉比”的繁华商业都市。

明代的桥梁建设多沿用前代的形制,守成大于创新,但文化性增强,同时石拱桥的种类多样化,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半圆、弧形外,又发展有多边拱、马蹄拱、尖顶拱、蛋形拱和椭圆拱等多种类型,使拱桥的种类达到了齐全的程度。同时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改进,苏南吴地的花岗石被大量开采加工,逐渐使用花岗石代替青石,明代是桥梁材质从青石向金山石逐渐过渡的时期。

清代的桥梁类型与明代差不多,数量也较多。清代中叶苏南吴地出现了市镇建设的第二个高潮,以清代苏州府为例,其市镇达到了121个,有的苏南市镇如苏州甪直镇桥梁之多,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

晚清时期,水泥登上历史舞台,苏南吴地开始出现使用水泥作为桥梁建筑材料的,但此时的水泥桥梁还是模仿传统桥梁的构筑方法,外形上区别不大,还没有真正发挥水泥的作用。

民国时期,时代变迁加快,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贸易交往等方式的变化,陆路功能逐渐替代、超越了水路的作用。传统的砖石拱桥已经无法满足新型运输方式的需要,大量的拱式桥梁被改成使用沥青和水泥建造的新型梁式平桥。

从类型上来分,苏南吴地古桥又分为梁桥、拱桥、浮桥几种。梁桥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就地取材的优点,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就是梁柱式木桥。梁桥又具有柱式和墩式梁桥、伸臂梁桥、撑架梁桥、敞肩梁桥几种形制。为将垂直的压力转化为侧推力减少折断,苏南古代桥匠便以圆拱代替石梁,这样就产生了拱桥。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两汉时期已有拱桥。石拱桥的拱券形式种类繁多,有半圆、马蹄、全圆、圆弧、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和折边拱券,其中半圆拱是苏南吴地普遍采用的拱券形式。浮桥通常是作为一种临时性和过渡性的解决两岸交通的桥梁形式,现在不少遗传下来的古桥,很多都经历过从一开始临时性的浮桥,到木桥或木石混合桥,最后成为永久性石桥的进化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浮桥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乐嘉藻先生在《中国建造史》中就认为石拱桥技术在唐代就已经相当成熟,但“虽唐初已有之,而大川仍用浮桥及架桥” ,由此可见浮桥作为一种构造简单、经济实惠、搭建容易的桥梁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依然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浮桥依然在某些特定领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除了桥体本身外,一座桥的完整构成还有其它附属结构,比如桥门、栅门、桥头堡和敌楼、引桥、水埠头、桥灯、石塔和经幢、桥心石、桥耳、桥额等等。从桥梁的用途上来分,又可分为吊桥、闸桥、堰埭桥和堤坝桥、庙桥、亭桥、阁桥、廊桥、楼桥、纤桥等。

看似不起眼的一座桥,细细品味,它的背后反映了历史进程的缩影,它的身上凝聚了匠人的造桥技艺,在这个交通越来越快速便捷的时代,让我们关注老桥、欣赏古桥,多留住些乡村的记忆,多回味那段车马很慢的往日岁月。

?

  • 责任编辑:常州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39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