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青少年科技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中心守护我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这一年

苏州青少年科技馆 吴菡

2021-01-20

自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以来,各种“不确定性”破坏了人们正常的安全感和价值感,给大众的心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人际冲突、适应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减少疫情给民众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吴江区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紧急成立了吴江疫情防控心理援助服务队,36位专业心理工作者持续2个月为吴江市民提供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平均每天2-9个热线咨询,服务人次达172人,为吴江市民提供了优质有效的心理支持服务。

招募与培训

1月29日,指导中心紧急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很快得到了我区心理工作者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大多为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骨干,有着非常丰富的个案经验和专业的受训背景。

奉行助人自助的理念,志愿者们从未间断学习,《新型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心理危机干预》等涵盖微课、网页链接、视频、书籍等抗疫心理能量包都变成了志愿者们的“枕上书”,从肺炎恐慌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到“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心理调适再到苏州开学的心理防护指南;从特殊群体到普通大众,再到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专业具体、积极“落地”的心理干预技术确保了心理援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专业实战能力、强化志愿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操作技能,8月8日到9日,中心协同区住建局人防办在吴江心理卫生中心(康复医院)举办了“沙盘游戏治疗”培训。来自吴江区内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的心理专业队员近4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聘请了中国心理卫生中心咨询师专委会常委、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付秘书长、A级沙盘师、督导师冯建国博士主持主讲。培训中,冯老师带领大家体验了个体沙盘和团体沙盘,大家积极交流、主动体验、用心觉察、敞开分享、虚心求教,联系实际生活和工作,认真学习用沙盘游戏来表达自我、展示冲突、抒发情绪、疗愈创伤,掌握助人自助的方法和技术。在冯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大家对于沙盘游戏疗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小小沙具所发挥的作用深感惊讶,也对“沙盘游戏”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宣传与科普

为了让更多市民知晓心理热线,普及心理知识, 中心组织志愿者与媒体紧密合作,携手进行广泛的心理科普宣传:配合吴江电视台“鲈乡讲坛”录制题为“筑牢疫情阻击战的心理防护墙”专题节目;与区电台89.1“成长热线”合作,直播题为“防疫·心战在危机中成长”的专题节目,并启动了亲子关系辅导和亲子教育训练活动,组织了15人的专家、讲师团队,每周一下午2点-3点,线上互动直播,参与直播场次共48次,累计完成120期直播节目;接受苏州电视台《防疫心战》访谈专题节目的制作;参与录制江苏省电视台《成长》专题节目;组织10位志愿者在吴江日报发表相关教育论文《战胜恐惧有“五法”》、《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在危机中成长》、《停课不停学 重在调节》等13篇;撰写科普文章“在危机中成长”,参与编写《苏州市中小学生复学自护手册》,为广大市民分享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帮中小学生调适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心理志愿者骨干配合教育局录制“停课不停学”空中心理课堂6节,让广大中小学生可以在疫情期间接收更多科学的心理辅导知识。

复学复工后,指导中心继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与科普工作,为全区五年级、初二、高一全体学生团体辅导近200场,为初三、高三考生开展考前辅导30余次;开展“鲈乡父母课堂”心理健康讲座活动200多场,参与学生3万多人次、家长5万多人次、教师3000多人次;每周一至每周日9:30——16:30接受未成年人家庭热线心理咨询,本年度约600人次,面询约30人次;协助5所学校开展危机干预工作约20人次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市民会遇到不同的困扰和挑战,“我和我·城市灯塔”公益项目由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市创业者中心、园区志愿者中心、市青少年基金会、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于今年4月19日正式启动,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13频道做了报道。志愿者积极参与,响应号召开展了“ 吴江城市灯塔点亮”活动,于5月5月24日-5日在吴江区实验小学城中校区等不同社群中开展,通过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方法,帮助受疫情等压力事件影响、处在困扰下的人群提高面对挑战的信心,鼓励大家在困境中找到自身力量,不畏困难挑战、敢于迎难而上,与城市共同成长。对吴江地区市民群众面对疫情冲击,引发的持续焦虑和惊恐,起到了良好的缓解作用。为此有市民朋友表示了赞许:“吴江心理人,走进了吴江人心里。”    

热线整理与汇总

截至3月29日,持续2个月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共接听热线电话172次,平均每天2-9个热线咨询。在求助者中,中小学生家长占比最大,占总人数的51%,其中约81%为女性家长。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17%,大多为初高中年龄段。其他社会人士占比32%,主要因为疫情恐慌、疫情复工、情感问题而来电咨询。

一天,志愿者沈国琴老师在值班时接到了一位女中学生的咨询电话,电话接通时,女孩在电话那头不停地哭泣,在沈老师的耐心安抚下,女孩渐渐停止了哭泣,慢慢向沈老师道出了心中的烦恼,沈老师了解了事情缘由后,理解并肯定了女孩的行为,引导女孩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沈老师也在热线中给予了女孩适当的鼓励和支持。接线的最后女孩坚定地回应道,“老师,听了您说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

复学后,指导中心,自4月以来持续一年继续组织区中小学15位优秀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每周一至每周五接听心理热线,为遇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家长提供咨询服务。除了哭泣的女孩,热线志愿者邦丽娟老师也曾接到过一位哭泣母亲的来电。热线咨询中,母亲一直在为没有照顾好孩子而深深地自责哭泣,邦老师通过不断肯定母亲对孩子的付出,理解并接纳母亲几近崩溃的情绪,言语引导,这位母亲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在进行了近45分钟热线咨询后,这位母亲逐渐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找回了对自己的肯定,更看到了孩子对家长的爱。

诸如此类的热线电话,志愿者每天都在接听着。  

抗疫“心”战用“心”招

针对疫情期出现的六类心理困惑,指导中心做出了“面、点、线”的“心”战术。

“面”——科普大众,“心”知识普及。积极撰写宣传文稿,组织心理骨干教师编写心理调适类“心”招术,录制防疫空中“心”课堂,先后在“吴江教育”公众号、苏州电视台、吴江日报等进行宣传普及,志愿者们也积极分享转发相关信息,确保吴江每位市民都知晓“吴江心理热线号码63038010”以及热线服务时间,引导市民用积极心态对抗疫情。

“点”——一对一热线辅导。心理防疫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心理热线:63038010,早上9点-晚上9点向社会公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用专业、爱和倾听陪伴每一位有需要的人。

“线”——对重点个案进行登记和跟踪。对于出现心理危机的个案重点关注,及时登记和跟踪,确保广大市民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得到积极的关注。

“心”成长“心”发展

这一年,吴江防“疫”心理健康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收获了累累硕果,首先要感谢心理界各位大咖们的公益分享,其次要感谢苏州市指导中心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最后要重点感谢的是心理热线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他们用专业、无畏和正能量温暖在着每一位吴江人,是他们照亮了每一位来访者的心路。

志愿者们共同努力的优秀成果有,热线团队荣获吴江区优秀防疫热线志愿者团队称号;配合苏州电视台录制的“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新媒体类三等奖;薛晟老师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吴江区十佳优秀社区志愿者”荣誉称号。杜姣、徐梅、朱慧珍、吴方明4位老师荣获江苏省首届优秀心理健康辅导员称号,我区获奖人数达苏州市总获奖人数三分之一,名列第一。在苏州市第十五届海外联谊会周氏德育奖励金评选活动中,薛晟、朱慧珍、陶非男三位老师被评为苏州市海外联谊会周氏德育奖励金获得者。此外,吴伟红心育工作室成员张倩老师、陶非男老师在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心育示范课线上展示评比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在苏州教育局心理微课评比活动中,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与127人,获奖33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青少年成长成材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速,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多元化、低龄化的发展态势,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指导中心今后也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不忘初心,努力进取,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路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护航。

介绍总站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文章《守住青少年健康成长四道门——苏州市吴江区校外辅导总站甘当青少年心理健康领路人》先后刊登于吴江区关工委、苏州市关工委以及中国火炬杂志社官网。

  • 责任编辑:苏州青少年科技馆管理员
  • 阅读次数:210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