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 |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和他的朋友圈

2022-11-27

郑板桥,“扬州八怪”中最著名的一位,人称诗书画三绝。也是清代廉吏,其为官思想、民本情怀为后人称道。徐悲鸿曾在郑板桥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在多个场合提及郑板桥及其诗句。2018年6月,习近平到山东视察时,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强调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 

翟墨先生在为党明放教授《郑板桥年谱》一书作序时说:过去,研究郑板桥的文章谈及他的“怪”时,往往较多地归结于他的创新精神。做人不合时俗,为艺我从我法,这无疑是对的。然而,仅仅论及这些,还令人感到不甚切中肯綮。作为与曹雪芹同时代、号称“诗书画三绝”的一代大艺术家,郑板桥从生活、思想到创作都有更复杂、更深邃的东西值得探讨。

郑板桥是泰州兴化人,与盐城毗邻。板桥之于盐城,是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盐城之于板桥,是幼年长期生活、学习的外婆家乡(生母、继母均盐城人)。《板桥自叙》说:板桥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可见,郑板桥和盐城的关系密不可分,盐城对郑板桥一生性格、经历和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郑板桥与盐城的关系作些梳理,对全部郑板桥研究极有裨益。

本次学术展,我们一方面展出了部分“扬州八怪”的作品;另一方面又分几个版块对郑板桥的一些情况做了介绍。特别是“郑板桥与盐城”版块,我们将其巨制《行书恭祝子功八十二寿通屏》的情况和在盐城的一些轨迹和故事进行了整理和展示,可观、可读性都较强。我们还查找了大量郑板桥史料,从中逐条摘录出郑板桥“亲民”、“爱民”、“为民”的内容,形成“郑板桥的为民情怀”版块,以利广大盐城人民从中感受到郑板桥强烈的“民本思想”。

可以认定,郑板桥“民本思想”起始于盐城,而其核心,正是本次展览主题所说的: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本次展览除郑板桥作品外,还展出了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罗聘、高翔、闵贞、高凤翰、边寿民9人书画作品。

  • 责任编辑:中国海盐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15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