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长安——盛世大唐的生活与艺术

2022-12-09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代的长安凝聚八方、汇合四海,气象恢弘、仪态万方。“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不会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正值“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在常州博物馆开展之际,“常博大讲堂”特推出唐代系列主题讲座,首场邀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胡建君副教授讲述盛世大唐的生活与艺术,并通过中吴网、常州博物馆视频号、文博头条、央视频等平台在线直播,听众共计5.96万人次。

胡建君师从贺圣谟、徐建融、卢甫圣、陆康先生。她是老师、作家、旧物收藏爱好者,也是书画展览、艺术文化活动策展人,出版《怀玉——红山良渚佩饰玉》、《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陆康印象》、《何荷》等作品二十余部。

讲座分为绘画与妆容、沉船与器物、香品与香具、纸笺与日常四个部分。

唐代人物画以其恢宏大度的形象、空时明快的线条和辉煌灿烂的色彩,为后世所难以企及。由于水土滋养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唐代女子多是丰美的形象。《广川画跋》记载:“此固唐世所好,尝见诸说,太真妃(杨玉环)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亦肌胜于骨。”可见丰肥为美的标准,因“唐世所好”,从而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

进入开元盛世之后,歌舞升平,出现了一大批以描绘贵族妇女生活为主题的“绮罗人物画”,较为有名的如张萱的《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时妇人的着装、发式、妆容、体态以及生活情境等等。

唐代女子妆容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贴面靥、描斜红、点唇脂等几大步骤。初唐时期整体风格尚轻巧纤丽,盛唐后转向浓艳红妆、眉式丰富奇巧、唇式多样且色彩丰富,面饰造型各异,珠翠满头、蓬松高大。服饰上比较大胆开放,“绫罗罩衫,对襟直领,宽松大袖,透如禅意,轻盈空影,若隐若现。”

唐代出现了“吸管杯”,构思可能来自于‘碧筩杯’,以荷叶为杯,以茎为管,将茎叶相连处刺穿,让酒通过荷叶的茎流入口中。唐宫廷中流行“鱼符”,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五品以上官员佩银鱼袋。按照史书记载,其作用主要是“明贵贱,应征召”。

隋唐时期沉香大量从域外输入,薰燃流行。香料在唐人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朝廷举行的各种仪式、庙宇寺观的各类活动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焚香和香料。唐朝社会中无论男女,都讲求名香薰衣、香汤沐浴,使用香料风气的兴盛可知。球形的被中香炉更多是作为闺阁赏玩,《西京杂记》记载:“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不论如何颠倒香碗都保持水平,焚香或烧炭取暖皆可。

唐人尝试用各种材料来造纸,据李肇《国史补》记载:“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之六合笺,韶之竹笺。” 唐代纸的用途已从书写扩大到绘画、摹榻、拓印、裱褙与印刷等,甚至出现了最早的报纸“开元邸报”。民间则普遍流行互递名帖。笺纸的制作和使用在文人墨客群体中大范围盛行,文人们缩小纸张的尺幅,用来书写诗词与书信,并把经过艺术加工美化的称为“笺纸”。

听完讲座,更是惊叹于唐代的富庶繁华、唐人的精致奇巧。“惊鸿一瞥”,遥想唐都长安,又该是怎样的熙攘喧哗、物产丰盛。带着怀想和探究,让我们一起走进常州博物馆,了解历史上的这段盛世华章!

  • 责任编辑:常州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28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