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兰和它的“鬼画符”

2022-02-25

早春的植物园,天气还像冬天一样寒冷。不过,如果在植物园中漫步,就会发现在路边、林下以及小坡上,随处可见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菜”,圆圆的、手掌大小的叶片挨挨挤挤,成为早春最醒目的地被植物。此时它的样子,也许大家很陌生,其实它并不是什么餐桌上的青菜,而是一种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名叫“诸葛菜”。待到天气渐暖,诸葛菜抽薹拔高、开花,花瓣蓝色、四片,呈“十”字形两两相对,当花朵形成一片蓝色花海时,大家终于知道了,原来是美丽的二月兰呀!

01

叶片上的神秘符号

春天的二月兰,到盛花期时,植株高可过膝,叶片较之前的变得长了些,并且你会轻易发现很多叶片上清清楚楚地“涂”上了白色的“鬼画符”,它们弯来绕去,行云流水般。细细看这些“鬼画符”,笔画细的如发丝,粗的和铅笔芯相当,甚至更粗一些,其图案有的像汉字,有的似阿拉伯文字,或者好比某人一个潇洒漂亮的签字,还有的如小动物形态等,着实令人称奇。

小乌龟

02

始作俑者现身

其实,这是一个很常见也很有趣的自然现象。这些“鬼画符”的始作俑者来自昆虫界,是一种叫做“豌豆潜叶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的微小型蝇类,又名豌豆彩潜蝇,成虫体长仅一两个毫米,体量和芝麻粒差不多大小。

春暖时节,在南京,豌豆潜叶蝇初孵幼虫爬上二月兰的叶面,直奔主题,干它该干的事,什么事呢?就是咬破叶片的表皮,蛀入叶肉内部,对于它毫末大小的躯体来说,若大的叶片有足够宽裕的空间供它施展拳脚了。

幼虫就像工地上打隧道的掘进机,义无反顾地向前开进,咀嚼着充足而又肥美多汁的叶肉。一天又一天,虫体渐渐长大,打的“隧道”也循序渐进地变长、加宽,有时在向前推进时碰到了叶片的叶脉,叶脉是什么角色呀,它们可是要撑起整张叶片的,身子骨硬朗得很,尤其是主脉,纤维更发达!小虫思量着自己的牙口,加上自己没长着一副像白蚁一样消化木材的肠胃系统,不打算硬来,只好调转方向,迂回向前。就这样,失去叶肉、仅留有叶表皮膜的“采挖”轨迹自然就变成了一道蜿蜒盘绕的白线,“鬼画符”就这样出现了。

透过“鬼画符”那半透明的叶表皮膜,能看到“隧道”里沿线均有小黑点分布,这是小虫排的粪便。等到幼虫蜕皮两次后,进入到末龄幼虫期,渐渐转变成老熟幼虫行将化蛹时,它就开始不取食了,开挖“隧道”的工程就此结束,整个工期一般在十天左右。

“隧道”由细变粗完全诠释了幼虫身体由小变大的成长历程,“隧道”末端自然是线条最粗的地方,小虫将在这儿制造舱室,经过身体形态的变化,成了蛹,在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半个月的蛹期之后,它的形态再次来个彻底的改变,羽化爬出,完成“感觉良好”的“出舱”活动,振翅冲进广阔天空,在阳光下、花海间飞翔,留下一个约两毫米大小、乳白色长椭圆形的茧壳。

03

神秘符号大赏

其实,不只是二月兰,在许多植物上也常常能见到“鬼画符”,它们是蛾类、甲虫和蝇类等昆虫的杰作。能蛀食叶片的这类昆虫体型都很微小,幼虫一直都潜伏于叶片中,“潜叶蛾”、“潜叶甲”和“潜叶蝇”也因此而得名。上一年的夏天,我在二月兰叶片上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在众多的“鬼画符”中用心挑选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图片分享给朋友们!

哦,稍等,我得先插播一条广告: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创建的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也是国内唯一以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植物园,这是该园的荣誉与骄傲!从1929年至今,园里的植物开花结实已有93个轮回。好了,既然这样,那就再看看“中”“山”两个字吧。

本文来自南京中山植物园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中山植物园信息员
  • 阅读次数:49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