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蚕载道,丝路无疆

馆校合作桑蚕居科普项目之

“桑蚕居”社团师生作品成果展

苏州青少年科技馆 吴菡

2021-12-22

近期在苏州青少年科技馆一楼大厅展厅人头攒动,许多家长正带着孩子们观看以蚕载道、丝路无疆——“桑蚕居”社团师生作品成果展。“桑蚕居”社团项目是在“乡村科普行,馆站校合作,共享发展”的理念下,苏青馆在桑蚕居工作室发展近十年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活动经验和资源,与吴江经济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领域中蚕的一生的内容开发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养蚕历史、亲历养蚕的过程、参与丝绸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和讨论,构建和理解了主要的科学概念,通过亲生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的培养,更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项目分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一、知蚕,了解桑蚕历史,传承传统文化。(3—4月份)

悠悠五千年,服饰文化千变万化,而丝绸的记忆却从未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色。中国人对于桑蚕文化的喜爱仿若刻在了骨子里,有关桑蚕的故事,从未间断,女子采桑、养蚕、丝织的场景,出现在诗歌里,唱词里,水墨画里。围绕蚕桑文化与历史开展了《感悟桑蚕文化 、承江南丝绸文化》、《汉字里的丝绸秘密》、《追寻历史足迹、感受丝绸文化》

二、养蚕,认知自然世界,培养探索精神。 (5—6月份)

四月,春暖花开,桑树抽出了嫩叶。为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见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我们带领孩子们开展养蚕实践活动,一起走进“蚕桑居”亲历蚕宝宝的一生。我们开展了以下主要活动:《昆虫的生命周期》《小小养蚕记》。

三、美蚕,蚕茧绘画、创意无限空间。(9—10月份)

中国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蚕桑业经验,在我们脑海中的常识是“蚕茧是用来缫丝,做成丝绸产品”的,但这次我们让学生们知道蚕茧除了缫丝做丝绸产品外,还可以成为创意文化产品。9月初以来,我青少年科技馆与长安实验小学继续开展“蚕桑居”项目活动。学生一手拿着雪白的蚕茧,一手拿着纤细的画笔,轻沾淡墨,轻轻的勾勒出淡淡的线条,等造型完毕再调色点染,有条不紊。学生挑选自己养的蚕茧,一笔一画,一点一墨,绚丽的色彩,精巧的画作,趣味横生。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动物小摆件、小挂件就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中诞生了。本桑蚕居项目以蚕桑文化和蚕的一生为主题,综合利用吴江的传统蚕桑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先进的养蚕技术,吴江的多家蚕桑丝绸文化场馆等教学资源,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为教学理念,以“做中学”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专家讲座、实地探访吴江养蚕历史的足迹、人工饲料与传统桑叶养蚕、丝绸的诞生、蚕茧的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达成了解吴江的养蚕历史、知道蚕的生命周期,学会制定简单探究计划并完整的完成探究过程,进而珍惜生命,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目标。

本桑蚕居项目以蚕桑文化和蚕的一生为主题,综合利用吴江的传统蚕桑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先进的养蚕技术,吴江的多家蚕桑丝绸文化场馆等教学资源,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为教学理念,以“做中学”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专家讲座、实地探访吴江养蚕历史的足迹、人工饲料与传统桑叶养蚕、丝绸的诞生、蚕茧的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达成了解吴江的养蚕历史、知道蚕的生命周期,学会制定简单探究计划并完整的完成探究过程,进而珍惜生命,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目标。

  • 责任编辑:苏州青少年科技馆管理员
  • 阅读次数:95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