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献上科普大餐

刘丽媛

2013-08-12

几亿年前乌贼、鱿鱼的祖先什么样?我国北宋时期就有化石收藏记录?5月16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博物馆名馆精品展“远古时代的动物明星——头足类”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开幕,近200多件头足类化石展品揭开神秘面纱,其中一块经考证很可能为黄庭坚题诗收藏的化石引来众多关注。

“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展馆内,一块侧面刻着诗文的化石标本格外引人注目,而它的来历更是让人惊叹。头足类化石研究专家陈挺恩介绍,这块化石1968年在江西省武宁县的一座旧祠堂中被发现,经过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及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的鉴赏,最终被送到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所鉴定,这块长得像“石笋”的化石为中华震旦角石,距今已有4.6亿年,而化石上雕刻的诗文,经多方考证,很可能是黄庭坚1079年被罢免国子监教授、赴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期间所刻。“我认为有90%的可能性,这诗文是由黄庭坚所作并刻在化石上的。”陈挺恩说,笔迹鉴定、黄庭坚家谱中的记载以及对黄庭坚的老家江西修水的地质结构考察都能证明这块题诗化石的来历。根据可考资料,这块刻化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收藏的化石标本。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震旦角石、菊石等都属于头足类化石。头足类曾经是地球海洋中绝对的“霸主”,在经历了地球多次灾难事件后仍延续至今,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乌贼、鱿鱼和章鱼就是头足类的典型代表。此次“远古时代的动物明星——头足类”特展,展出了来自德国、马达加斯加、日本以及我国本土的近200件化石和相关展品,让公众系统了解这类神奇生物的特性、分布和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1056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展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