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科技馆:阿尔茨海默症为何久攻不下?

张家港科技馆信息员刘丽 转自《科普时报》

2019-11-19

我国第一款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特钠胶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近日有条件获批上市,填补了该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据中国研发团队介绍,源自褐藻寡糖的GV-971,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行动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为特征。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污染、营养失衡、颅脑外伤及精神创伤等多种诱因。

 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AD发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AD发病率约1/3,患者总数超过700万。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高达5000万。过去的20多年里,全球各大医药公司投入数千亿美元进行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研发,却因疗效不显著或副作用太强而屡告失败。目前,经过美国FDA批准使用的AD药物只有5种,分别为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美金刚以及多奈哌齐+美金刚复方制剂。这些药物只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无法根治。

阿尔茨海默症为何如此难治?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病因不清。许多证据显示,它很可能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很多类似病变的共同表征。就整个神经系统而言,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共享很多病理特征和病变发生机制。自然而然的衰老(生理性衰老)到了一定阶段就变成病理性衰老。

病理性衰老发生在不同的脑区,引起蛋白质异常修饰、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微量元素失衡等不同的病理进程,最终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遗传和环境对于脑的衰老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样活到80岁,那些自带长寿基因且接触污染较少、生活方式健康的老人依然精神健旺,反之情况就不乐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症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先后制定的脑科学计划中,无一例外地把它作为研究的重点,希望通过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探明该病的机制,寻找合适的治疗方式。我国脑科学计划分为两大发展方向:脑的重大疾病防治及类脑智能的开发,其中阿尔茨海默症防治是脑的重大疾病防治方向的关键堡垒。

GV-971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效果究竟如何?学术界持谨慎的观望态度。中国国家药监局亦要求申请人上市后继续进行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时提交有关试验数据。

可以确定的是,GV-971并非阿尔茨海默症的终结者,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未来可能治愈阿尔茨海默症的途径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深入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精细分型和针对性治疗,使用作用于特定分子位点的靶向药物阻断神经原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第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干预,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第三,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持续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目前已经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病和新生儿缺氧性脑瘫等婴幼儿脑病。神经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乐观的估计,人类在不久的将来会对阿尔茨海默症进行更有效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病情。但是,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症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人类不可能完全战胜衰老和死亡。

  • 责任编辑:张家港科技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223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