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有美于斯——馆藏明清瓷器展

2023-01-29

瓷器是陶器制作技术经过一定阶段发展的产物,最迟至东汉时期已经烧制出成熟的瓷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

中国海盐博物馆馆藏明清瓷器种类繁多,有不同的器型器具,亦有不同窑口的代表性器物。它们有的充盈着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有的展现出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趣。它们是制瓷匠人的巧夺天工,更是中华民族的创造与智慧。

此次盐城市博物馆联合中国海盐博物馆共计展出63件(套)瓷器,纹饰精美、色彩丰富,不仅反映了盐城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多元的发展态势,更展示了对中华数千年文明光彩与风华的传承。

中国是世界上制陶最早的地区之一,远古先民将黏土或河床沉积土等为原料,经过700—800℃的低温焙烧,使之硬化成为耐用的器物。早期的陶器多为日常器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汲水器、炊器、饮食器和盛贮器等。

明弘治 黄釉瓷盘

瓷器在陶瓷烧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多以高岭土为原料,配料、制胎、施釉,再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其胎体坚硬与釉层结合紧密,叩之有声。

清 五彩人物撇口瓷缽

清 五彩六角形瓷碗

瓷器实用器多由陶器实用器演变而来,数量种类日渐繁多,且纹饰、器型更为精美。瓷器烧造从开始到成熟,再到炉火纯青,这些盛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器物看似不声不响,却用那一笔一画勾勒着过往的痕迹,它们不仅仅是生活中的实用器物,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清 五彩瓷盘

清雍正 斗彩八宝纹瓷碗

斗彩,又称“逗彩”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取两彩相逗之意。创烧于明宣德时期,用青花在瓷胎上勾描出纹饰轮廓,然后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鲜红、娇黄、深绿、姹紫、孔雀蓝等各种彩料,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

此碗敞口,圆腹,圈足,底款“大清雍正年制”。碗内底为寿桃纹。碗身饰暗八仙纹,下部饰如意纹一周。瓷碗釉色纯净,纹饰精细,反映了当时斗彩制作工艺的较高水平。

在历史的迭代里,瓷器的美学艺术伴随着文明的传承发展延续。清三代制瓷业最为突出。康熙时期,瓷器纹饰受绘画影响,开创了青花瓷器渲染作画的新纪元,将瓷器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清 青花开光花卉纹瓷瓶

清 青花山水人物纹大瓷瓶

乾隆时期,粉彩瓷器走向繁荣,特殊的制瓷工艺如转心瓶、转颈瓶等技巧精湛,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精美的瓷器兼具实用性和赏玩性,达到观赏和实用相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

清 五福捧寿瓷果盘

清 五彩人物瓷帽筒

帽筒,始于清嘉庆时期,放置帽子的承器。器形多呈圆柱形,中空,有的有镂空装饰,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此帽筒筒口书“美色清华 江西陈秋顺作”。

筒身饰五彩人物纹,果树下三女子或坐或立,一女子手抱婴儿,相视而笑,坐于石边的女子手中执一绣品,画面一派祥和的生活景象。

明清时期,随着诗词、书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文人用瓷的范围也在扩大,一应文房用具如笔墨纸砚,派生而成的笔筒、滴水、笔洗乃至焚香、品茗,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房清玩”。

清 影青暗花纹瓷笔架

清 红釉四足瓷香炉

清代龚轼有《陶歌》:“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文人墨客对瓷器的推崇可见一斑。造型别致、釉色多彩的瓷器成为文人书房的清赏把玩之物,一壶清茶、一方墨砚、一纸芳华……书房雅玩以最经典的造型衬托着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

清同治 花卉纹方瓷罐

清 “云林雅书”青花松竹梅笔筒

笔筒,文房用具,一般为筒状,有竹、木、象牙、陶瓷等材质。明清时最为发达,不仅用才广泛,且造型多样,雕刻精美。

此笔筒为康熙早期的器物,口部为外撇,口缘外壁两圈青花弦纹,瓶身一侧绘有竹石梅花图案,一侧题诗“吟成白雪心如素,最到梅花香也清”,出自清代刘璋(樵云山人)《飞花艳想》。一首诗曲,一株暗香,一片竹石,仿佛置身书房,书与画遥相呼应,文雅气息扑面而来。

  • 责任编辑:中国海盐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10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