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建成海绵城市教育实践展示基地

2022-10-27

近日,由张家港市住建局公用事业管理处承建的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2号楼南侧广场海绵化改造工程完成建设方对基地教师的使用培训,即将投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课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基地活动课程的量与质。

该海绵化改造工程,涉及面积近20000平方米,总投入约700万元,2021年6月开工,2021年12月底竣工,截至日前的几个月的实际运行效果良好,有效破解了2号楼南侧广场建成时间长、设施陈旧且存在路面易积水和雨水排水不畅的难题,改善该区域的小环境气候,同时提升了景观的醒目程度。整个工程依基地和平湖、2号楼南侧、1号楼东侧扇形展开,遵循已有的场地肌理和水文条件,将海绵科普与基地课程相融合、海绵设计与互动参与相结合,以“海绵体验+户外课堂+趣味景观”为特色,优化场地功能布局,开拓户外教学空间,采用“主题式课堂、情景式体验”的教学方式,流线化设计教学流程,将“渗、滞、蓄、净、用、排”措施巧妙应用在海绵设施的服务、展示、科普和互动体验之中。打造自然生态、趣味盎然的户外海绵课堂。工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结合场地竖向布置海绵设施。新增生态滤床、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具有“渗、滞、蓄、净”等功能的绿色海绵设施。同时辅以铺装面的全透水,采用透水混凝土、帕米孔、仿石透水砖、陶瓷颗粒等铺装形式,消除原有积水点,实现小雨不湿鞋、雨水不外排,景观有改善的建设目标。

二是结合原有和平湖,搭建水系统循环和净化链,构建水生态系统。通过阿基米德提水装置,将水体从湖塘东端引入生态滤床,去除水体内的常规污染物;再经地形变化流入雨水花园,利用植物截留、土壤渗滤的功能进一步减少水体内污染物,结合下沉式绿地实现雨水径流的就地消纳,减少外排水量;同时通过路边植草沟与绿地内雨水花园的共同作用,实现对路面雨水的收集、净化、削峰减排;直至通过地下管网汇入东侧塘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进化系统和循环系统。(下图为生态滤床)

三是以水为核心,系统化科普展示海绵城市技术,突出以解决“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的“四水”问题为导向,突出海绵化功能。新建互动式声控降雨装置,将不同的声音强度转换成对应的供水压力,体验不同强度降雨现象;新建海绵设施可视化窗口与透水铺装体验区,展陈说明整体与部分的一致功能,展现海绵设施断面构造和净水通道,强化视觉感知,可视可触可互动,提升教育参与性和趣味性。

四是色彩提升景观的醒目程度,拉近亲近感。这一部分跳出海绵化直接的功能设计,但是可以吸引青少年更多地投入海绵城市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帕米孔铺装时突破传统的灰白黑,使用了较多的中国传统色中的赤、黄、白等,再使用莫兰迪配色,纯而不艳、灰而不脏,路面也有精美色彩。(下图为透水铺装体验以及平台区) 

在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广场延伸轴线上建设海绵城市教育实践展示基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在基地食堂、宿舍区、馆室区生活学习的一个视觉焦点,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对接和连动着全市百余所中小学校,每年将有10万人次学生在这个海绵城市教育实践展示基地主动参与水生态体验,获取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将发挥极佳的生态教育功能。醒目大气的海绵城市教育实践展示基地项目的建成使用,必将成为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又一张新的、靓丽的名片。

  • 责任编辑:张家港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员
  • 阅读次数:562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