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背后的故事

2022-12-17

“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作为常州的城市形象宣传语,以广为流传的姿态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深入广大老百姓心中。这句话的魅力何在?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2022年12月11日上午,“常博大讲堂”邀请汉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形象宣传语创意者莫彭龄教授进行解读。

2020年3月,常州市委宣传部公开向社会征集常州城市形象宣传用语,莫彭龄教授以“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为题进行了投稿,最终被评定为一等奖,从此被广泛运用和传播。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写的一首诗。刘半农,1891年生,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实验语音学,那时候他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诗。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中首用的“她”字,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在刘半农之前,“他”不区分男女,也就是男女都可以用“他”指代。1917年,刘半农在翻译英国戏剧《戏魂》时,创造性地试用了“她”。1920年,刘半农在这首诗里正式使用了“她”,率先为女性地位争下了一席之地。这遭遇了顽固派和守旧派的猛烈抨击,而更多的人则选择接纳刘半农的这一发明。很快,“她”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1932年,当时的教育部,把“她”纳入了常用汉字,从此,由官方敲下了定锤之音。1926年,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谱曲,并亲自演唱,一时广为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

莫教授在看到宣传语的征集信息后,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创意资料的撰写,可谓一气呵成,只因为这句话在他脑海中早已盘桓了许久。从1982年在南京师范学院工作时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歌名,到2002年常州工学院赵元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为赵元任先生塑像揭幕第一次使用这首歌,再到2006年政协提案中第一次提出用歌名做形象语进而提出作为常州市市歌,莫教授与《教我如何不想她》有着不解之缘。

作为汉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对于赵元任、刘半农,莫教授曾撰写了《科学进行方言研究的典范——重读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发表于《常工院学报》2008年第5期;在纪念刘半农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讲述其对语言学的贡献。然而对于这二位的深入研究,莫教授认为可做的工作还有许多。

赵元任所著《现代吴语的研究》是吴语研究的经典之作,80年来不仅在方言学界而且在整个语言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赵元任在方言研究中的一贯作风:他精心设计调查方案,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进行成果表达。

1924年刘复编写出版的《四声实验录》是我国实验语音学奠基阶段的名作,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四声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学术成果。汉语的声调,自梁代沈约、周颙提出四声以来,一千五百年间都没有人能提出分析汉语四声的办法,也没人能测出汉语四声的明确值。《四声实验录》的问世破除了围绕着四声的重重疑团,是对汉语声调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在我国语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19年底成书的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被认为是摆脱自《马氏文通》始即成风习的仿照西洋文法研究中国语言的窠臼,建构中国本土文法的最早探索。

可惜的是,刘复对于语言学的贡献人们还不是了解得太多,对于他的《四声实验录》和《中国文法通论》了解和研究的人更少。通过“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句宣传语,希望让世界更加了解常州,让更多有识之士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传播背后这两位学者的学术硕果。

  • 责任编辑:常州博物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55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