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改革创新释放环保产业发展潜力

本报通讯员徐早其 闵德强 本报记者 过国忠

2014-03-10

 

全国两会前夕,科技日报记者来到江苏宜兴,采访了宜兴市委常委、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了新的科学定位,关键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到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在全国都在抢抓环保经济这块巨大蛋糕时,由于环保产业的特质,没有相应的环保基础资源,很难抓住。这些环保基础资源,又很难短时期建成。而宜兴环科园已经率先积累了抢占环保市场所具备的关键资源,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科学配置。”朱旭峰说。

目前,宜兴拥有1500多家制造企业和3000多家配套企业,但也存在“小而散”、内部竞争激烈等问题。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宜兴环科园打造成为国内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担当起“中国唯一”“国家级”这样的专业环保产业园名号?

朱旭峰说:“在新的形势下,宜兴环科园坚持创新发展,重点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体制机制保障,努力走出一条环保资源要素‘合理配、优质配、合法配、高效配’的新路,才能真正建成世界一流的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及制造基地。

下一步,宜兴环科园的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有哪些?

“首先要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统筹配置高度,解放思想是发展现代环保产业的一大法宝,更是环保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在朱旭峰看来,根据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应着力破除低成本扩张的路径依赖,加快向以质取胜转变;破除传统市场的路径依赖,加快向网上网下市场融合创新转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

“坚持从环保行业实际出发,做政府该做的事,以加快转变职能为抓手,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环保市场环境上多下工夫,在激发环保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加强环保产业薄弱环节建设上加大力度,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效率效能。”朱旭峰认为,要科学配置所集聚的环保资源,就必须防止急功近利,破除唯GDP观念,只有敢于直面转型挑战,直面转型阵痛,才能不断探索发展与转型的突破点。

“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增强集聚要素的强度。”朱旭峰说,当今时代,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科技创新正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决定一个地方兴衰的第一要素和决胜未来的战略焦点。

从环科园来看,环保制造业已形成相当规模,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层次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有限的环境容量,我们靠什么摆脱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靠什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靠什么增强的竞争优势?就是要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朱旭峰告诉记者,目前,宜兴环科园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先后与哈工大、南大、清华等上百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建成了七大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六大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了一大批产学研平台和国家级科创载体。“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好比是‘梧桐树’,有了‘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朱旭峰说,要把集聚优质创新要素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先导性工作,以科技和人才优势,进行统筹配置,夯实转型发展基础优势。

“要坚持以成果转化释放资源效益深度。”朱旭峰深有感触说,环科园的发展实效归根结底看成果转化的效率,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当前,创新成果与转化运用之间还存在“创新峡谷”,缺乏科技转化、企业孵化的有效渠道,导致大量的科研成果要么“束之高阁”,要么“墙内开花墙外香”。要跨越“创新峡谷”,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市场来配置创新资源,让市场来检验创新成果,由市场来引领创新方向,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记者了解到,环科园主要实施三大举措:引导更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一品一所一公司”“哈宜模式”等都开创了国内产学研合作的先河;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兴办科技型企业,开创“无形资产技术主导控股”“基金+技术+园区”“企业家+科学家”“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对接管道”等一系列创新机制和商业模式;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完善交易规则和制度,积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进入技术交易市场。

“要坚持以规模效益提高集团经营力度。”对此,朱旭峰介绍,规模效益指的是,企业将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只有当经营规模扩大,其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全部要素投入量增加比例时,这种经营规模才具有规模效益。环保经济面广、量大,这就决定了它的成长必须依靠集群化来实现。

朱旭峰透露,环科园组建了宜兴环保产业集团,首批优选15家骨干企业,现已取得工程承包一级资质,设立了总额2.5亿元的环保创投基金,取得中国银行50亿元授信,与北京金诺公司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组建10亿规模的大型环保产业基金,联合开展区域治理和流域总承包,提升国际化水平,力争五年上市,打造百亿元级的“航母型”强企。

“今后,我们还将以集团为平台,以联盟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资质为支撑,以东盟为阵地,积极实施环保‘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支资质齐全、实力雄厚、能征善战的‘环保国家队’。”朱旭峰表示。

  • 责任编辑: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管理员
  • 阅读次数:341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科普之窗 科技发展】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