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周密部署协同合作积极推进全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2021-11-08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前所未有,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会更加频繁。淮安地处中纬度的海陆过渡带和南北气候过渡带,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低纬东风带等天气系统的影响,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面广。绝大部分的自然灾害是由气象灾害引发而来,因此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前瞻性、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自明。淮安市气象部门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统筹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组织有力有序。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纳入党组重点工作。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任组长,明确市县两级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组成员及主要职责。编制印发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方案,明确分工。组建“1+8”市级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专班,包括综合工作组和8个专项工作组,保障普查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是强化学习,提升技术支撑。学习传达国家、省、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全市风险普查视频会议和周例会。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省气象局举办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线上培训,参加中国气象局远程培训班。登录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采集系统,完善基础信息,熟悉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系统的操作和使用。

三是明确任务,工作有效开展。组织业务人员对接地方史志研究室、应急管理、民政,统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等部门,查阅1978年以来的气象年鉴、地方年鉴、地方志、气象业务类杂志等书籍文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年报、农业气象报表、灾情直报系统等资料,整理收集灾情及其孕灾环境数据。通过气象报表,整理台风、干旱、暴雨、高温、低温冷冻、大风、冰雹、雪灾和雷电灾害等9种气象灾害历史事件,完成致灾因子基础数据的制备和校对。

四是强化应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推进普查结果应用于业务能力建设。将收集到的易燃易爆、旅游景点、学校等重点单位、敏感行业及城市易涝点、灾害隐患点等致灾因子基本数据更新到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平台中,为地方党委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五是合理测算,积极争取经费。调研省内试点县普查工作,对普查所需经费进行全面测算。积极主动与政府、普查办、财政部门汇报沟通和对接,争取经费。目前全市3个县区已到账,有5个县区列入2022年财政预算。其他还在争取中。

六是部门联合,开展普查宣传。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在经济开发区南马厂街道、东湖社区开展“风险普查走万家,掌握底数靠大家”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气象天气预报栏目、微博、微信开展风险普查标语宣传。宣传活动的开展提高广大群众对风险普查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下一步,淮安市气象部门将加强部门间沟通合作,切实摸清气象灾害风险底数,对重点隐患情况加大收集共享力度,为做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提供数据支撑。继续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的线上线下培训,邀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举办专题讲座,借助高校、科研院所智慧力量开展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将充分利用普查数据,开展强对流天气预警分析研究,为强对流天气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进行精准研判。提升我市气象灾害防治能力,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责任编辑:淮安市气象科普馆信息员
  • 阅读次数:188
  • 【文档 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场馆在线 场馆动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 苏ICP备13035787号